国际经济问题指南

本文是一份档案的组成部分

文章作者: 里卡多·法里科

煤炭的使用虽然数量不多,但在欧洲的罗马帝国时代和亚洲的古代中国时代就开始了。 在 19 世纪至 20 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它的作用变得至关重要,当时它开始被用来使蒸汽机工作、发电并为家庭供暖。 与木材燃烧相比,其优点在于释放能量更大:使用相同数量的材料,煤炭能够比木材释放更多的能量。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间的拉锯战

当具有更大的能量比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始被大规模开采时,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作用就减弱了。
煤炭一直因其使用而造成的环境问题备受批评。 事实上,就排放量而言,它是我们可以燃烧的碳强度最高的化石燃料。 然而,人们对煤炭的看法不仅取决于其化学物理特性,还取决于与其开采相关的风险和问题。 根据美国矿山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的一项统计显示,虽然煤矿采矿作业只比其他材料采石场作业危险一点,但事故的死亡率却要高得多。 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是1942年发生在中国的本溪湖煤矿事故,当时有1540名矿工死亡。 最近的一起事故发生在2023年10月,发生在哈萨克斯坦安赛乐米塔尔公司旗下的一座矿井,造成42名矿工死亡。 美国卫生部下属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一项研究强调,由于矿工吸入的粉尘,而粉尘会导致致命的肺部疾病,这使得当今煤矿开采作业的死亡率仍然很高。

煤炭仍然是能源生产的重要来源

尽管有这些“黑暗”面,煤炭仍然是当今能源生产的重要来源。 2022年,其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仍约为27%,仅次于石油。 同样到 2022 年,煤炭将成为全球电力生产的主要来源,约占全球电力生产总量的 35%。 尽管如此,国际能源署 (IEA) 的最新估计预测,由于为减少碳排放而颁布的环境政策的生效,从 2030 年开始,碳氢化合物的使用量将明显下降。 据估计,对于煤炭行业来说,这些环保主义者的推动可能会导致到 2050 年全球失去 100 万个就业岗位。根据美国智库全球能源监测机构的数据,煤炭行业,在目前正在实施和计划实施的项目中,总共可能会雇用270 万人,但从现在到 2035 年,由于一些矿山计划停止活动,其中 40 万人面临失业的风险。 此外,如果到 2050 年逐步淘汰煤炭的计划得到全面实施,该行业只需要 25 万矿工即可继续运营。

2020年COVID-19大流行后,煤炭消费量创历史新高

然而,近年来,碳氢化合物对政府的绿色推动表现出了一定的弹性,以至于根据能源研究所制定的《世界能源统计回顾》的数据,在经历了2020年受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影响的崩溃之后,2022 年煤炭全球消费量达到 83 亿吨的历史新高,甚至超过了 2014 年。2022 年底消费量的增长也刺激了新的增产和供应项目投资: IEA预计到2023年投资将比2022年的1350亿美元增加10%。新增投资的90%将在亚洲进行,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 有趣的是,仅中国就生产了全球50%以上的煤炭,而其他国家的煤炭产量不超过10%。 印度尼西亚是第三大煤炭生产国,据路透社报道,今年 11 月,该国的出口量增长了 11%,跃居煤炭出口国之首。 印度尼西亚的煤炭工业增长战略遭到了环保组织的强烈批评,他们在9月份批评世界银行(WB)资助印度尼西亚政府支持印度尼西亚村庄的两座燃煤发电厂。 美国和澳大利亚这两个2022年的最大煤炭出口国,如今紧随印度尼西亚之后。 虽然一方面这两个国家与减少燃煤排放的目标一致,但对于可能的减产没有采取明确的立场。 美国早就宣称打算逐步放弃碳氢化合物的使用,但直到2023年12月,总统气候问题和气候紧急情况特使约翰·克里才宣布,美国将在政府层面加入“去煤炭供电”的联盟行列。该联盟计划到2035年逐步淘汰煤炭使用。澳大利亚政府则于2023年4月关闭了该国最古老的国有燃煤电厂,并表示已制定计划到2035年完全消除燃煤发电。就欧洲而言,波兰和德国是欧洲大陆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但在全球范围内,它们的产量完全处于边际水平。 到2022年,两国煤炭产量不到世界总量的2%。

亚洲主导煤炭消费

即使从需求角度来看,我们也看到亚洲消费的明显失衡:事实上,2022年中国和印度确认了自己是全球第一和第二煤炭消费国,其次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在欧洲,德国和波兰的要求一直最高。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22年的数据,美国煤炭能源产量仍占总量的10%,而所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仅略高,为13%。 在欧洲,到 2022 年,煤炭的比重甚至更大,因为它甚至达到欧洲电力生产能源结构的 20%。 尽管实施了各项政策,到 2030 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高到 42.5%,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1990年减少至少 55%,但 2023 年发电煤炭消耗量仍较去年增长 了9%。 再次根据 IEA 的估计,2023 年煤炭需求将创下 85 亿吨的新纪录,并将在 2026 年之前稳定保持在 80 亿吨以上。这些预测得到了另一份 IEA 报告的支持,该报告指出,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投资不足以应对气候变化。 该机构表示,有必要更加注重开发减少碳排放的新技术,以便能够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波兰是欧洲煤炭供能与减排矛盾的典型例子

亚洲显然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因为该地区拥有最大产能的燃煤电厂。 事实上,煤炭能源发电能力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印度,其次是美国。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产能甚至是印度和美国的五倍。 这些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也很大,因为日本的装机容量排名世界第四,燃煤发电量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 就欧洲而言,燃煤电厂主要集中在德国和波兰之间,煤炭仍然是能源结构中非常重要的资源,特别是在发电方面。 在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和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受恐怖袭击之后,德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能源安全计划,并于 2023 年 10 月宣布,为了应对冬季可能出现的能源需求高峰,将恢复燃煤电厂的运营。 波兰的情况也相当复杂,70%的电力是由燃煤电厂生产的。 由于这种强烈的依赖性​​,2023年6月,欧盟内部引发了关于扩大对煤炭行业补贴的争论,导致对共同能源战略的分歧。

用“绿色”能源替代煤炭仍然很困难

尽管有所有值得称赞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的项目,但我们经常忽视或忘记的是,全球经济和社会体系是建立在持续、可靠和负担得起的能源供应的基础上的。 如果这三个条件之一缺失,则“自动”优先选择能够满足必要要求的另一种能源。 考虑到当前的经济和地缘政治背景,煤炭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似乎并不容易被替代,因为它也被认为是俄罗斯天然气的“临时”替代来源,俄罗斯天然气因制裁而被撤出市场。 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因素是煤炭本身价格的趋势,目前煤炭价格大约是四年前的三倍。 事实上,它从大流行开始前的每吨46美元升至2022年3月达到的历史高位425美元,然后在2023年12月再次跌至120美元左右。

煤炭的未来

然而,煤炭的未来仍然与各国的能源和环境政策决定息息相关。 在亚洲大陆,煤炭行业预计将进一步增长,不仅用于电力生产,因为可再生能源无法生产足够数量的能源来维持未来两年经济发展保持在 4% 左右,而且还支持以低成本满足大量人口的供暖需求。 此外,亚洲国家似乎已经开始经历技术转型,这使得它们能够生产更清洁的能源,尽管煤炭排放量正在增加。 然而,在“人均”排放量甚至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的西方国家,预测未来煤炭将在能源结构中扮演越来越边缘的角色,因为预计可再生能源发电产能将大幅增加。 尽管如此,绿色未来的政治承诺不能不考虑实际能源需求和能源安全政策。 想想德国,它必须取代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被迫审查其国家能源计划,如今发现自己更加依赖煤炭,而德国政府于 2022 年 10 月批准在 2030 年前放弃煤炭。

经济学家

里卡多·法里科